携手援疆,共同筑梦——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援疆支教分享(六)
援疆支教分享——杨博然
个人介绍
杨博然,女,2022级物理学(师范本科)2班副班长,曾任就业部副部长,在新疆喀什市岳普湖县第一中学支教。
总结心得
时光荏苒,一学期的援疆支教生活已经结束。这段不平凡的经历,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它不仅让我在教育事业上得到了成长和锻炼,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。
初到新疆,我便被这里广袤无垠的壮丽风光所震撼。连绵的山脉、广袤的沙漠、碧绿的草原,每一处景色都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然而,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。他们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,让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很快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我支教的学校位于喀什市岳普湖县,这里的教学条件相对艰苦,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教学资源也相对匮乏。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,他们那一双双明亮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,深深地打动了我。从那一刻起,我便下定决心,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帮助这些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,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。
在教学过程中,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。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,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与我之前所接触的学生有很大不同。有些孩子汉语基础薄弱,这给教学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。但我并没有退缩,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。我利用课余时间,为汉语基础差的孩子进行一对一辅导,从拼音、汉字开始,耐心地教他们读写。同时,我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如游戏教学、情境教学等,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。
除了教学工作,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,努力融入当地的生活。我与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我们相互学习、相互帮助,共同探讨教学问题,分享教学经验。在与他们的交流中,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新疆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,也深刻体会到了新疆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援疆支教的生活,不仅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进步,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。在这里,我亲眼目睹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、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场景。无论是在学校、社区还是在乡村,各族人民之间相互关心、相互帮助,亲如一家。这种深厚的民族团结情谊,让我深受感动,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。
如今,虽然援疆支教生活已经结束,但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。它让我学会了担当、懂得了奉献,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我将带着在新疆收获的这份宝贵财富,继续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同时,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新疆的教育事业,关心新疆孩子们的成长,用爱和责任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。
供稿审核人:秦宏伟
图片来源:赵 伟
编辑:陈艳玲
终审:刘睿智